fbpx
x

抓住阿彌陀佛攝取往生的三個願之重心--乃至十念

圖:網上圖片

「乃至十念」念佛,是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指定、選定的往生之行業

淨土法門的目的是往生。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,涉及往生其國的大願共有三個--第十八願、第十九願及第二十願。這三個願都是以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」為開始,「不取正覺」作完結,中間皆有「欲生我國」一句,說明阿彌陀佛之所以發誓成佛,完全是為了十方眾生往生其國。

阿彌陀佛是為了十方眾生而發願成佛,其中第十八願最簡單,對象是「至心信樂」的十方眾生,即是真心相信、信任,及樂意接受阿彌陀佛的邀請,呼喚往生其國土的十方眾生,不限根機,涵蓋一切善惡凡夫。

第十九願則只限於「發菩提心,修諸功德,至心發願」根機的十方眾生,他們是遇上大乘佛法的人;因受釋迦教化,自己真心發菩提心,並致力修諸功德,欲生彌陀國土修菩薩行,完成佛道。

第二十願則是為「聞我名號,繫念我國,植諸德本,至心迴向」根機的十方眾生,他們得知阿彌陀佛及其極樂國土,欲憑自己的力量,包括想法、做法,意圖積植足夠資糧,並真心迴向,求生淨土。

這三個願都有「至心」一詞,換言之,無論是信樂,還是發願、迴向的願生者,都要真心真意「欲生我國」,隨即阿彌陀佛對三種的十方眾生,作出三種不同的承諾,如下:

第十八願: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

第十九願:臨壽終時,假令不與,大眾圍繞,現其人前者,不取正覺。

第二十願:不果遂者,不取正覺。

三願之中,第十八願較為特別,在「欲生我國」及阿彌陀佛所作承諾之間,多了四個字--乃至十念。其餘兩個願都沒有,意味着依第十九及二十願的「欲生我國」者,只要按自己根機、及原有所修的方法,迴願往生即可。為甚麼對依第十八願「欲生我國」者説:你們以後要「乃至十念」?

乃至十念」是能念多少就念多少,但能盡量念,多少不相干

「乃至十念」實是攝取往生的三個願的重心,是阿彌陀佛囑咐信受彌陀救度的人要「乃至十念」念佛,那便得到彌陀的「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」的往生保證。換言之,「乃至十念」念佛,相當於決定將自己往生大事交,託彌陀!有別於其餘兩個願,往生的決定權猶在「欲生我國」者自己。

淨土法門的目的不是往生嗎?那一個直接得到阿彌陀佛的保證,誓諾「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」?只此一個,就是「第十八願」!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指定、選定的往生之行業,亦只此一個,就是「十念」。「十念」念佛此乃往生彌陀淨土的「獨門秘方」。

在未討論第十八願的「乃至十念」之前,我們注意到第十七願,也是與第十八、十九、二十願一樣,以「設我得佛」開始,「不取正覺」完結,說明阿彌陀佛之所以成佛,不但為了十方眾生得生其國,而且先要成就「諸佛咨嗟稱」的「名號」,以名號攝化十方眾生。

顯然,「十念」是「稱念佛名」,「稱念佛名」是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選定的往生之業。任何人只要依「十念」之念佛方法,就必定得到彌陀的保證,往生極樂世界 – 彌陀淨土!「乃至」有上、下之義,即能做多少就做多少,但能盡量做,多少不相干。

甚麼是「十念」?「乃至」之義云何?

關於 「乃至十念」,釋尊在《無量壽經》沒有詳釋,反而在卷下的第十八願成就文,更言「乃至一念」言下之意,「十」不是數目,因為「念」是意業,不能量化。「乃至」,泛指眾生在最不利的環境下、在最極短的時間內念佛;只要念佛,即得往生。

釋尊在《無量壽經》的「三輩文」,按發菩提心的弟子其根性,分為上、中、下三輩,突顯「 乃至」之義。上輩者是「捨家棄欲,而作沙門」,中輩者是「雖不能行作沙門,但能多少修善」,下輩者是「假使不能作諸功德,但能一向專意,乃至十念,念無量壽佛」。

此文又言:上、中、下的三輩弟子,隨其根性所作行業,皆可「一向專念無量壽佛」而得生淨土。釋尊在此文略釋「乃至十念」之義,前句是「一向專意」,後句是「念無量壽佛」,實與「一向專念無量壽佛」之義相若。念佛往生淨土之一法在於「稱念佛名」。

以此義故,釋尊在《觀經》的「九品文」進一步闡釋「乃至十念」之義,特別在下品下生文,舉五逆十惡的愚惡凡夫為例,此等眾生,臨終才遇善知識,還在苦逼的的情況下念佛,亦可得生;云:應稱無量壽佛,如是至心,令聲不絕,具足十念,稱「南無阿彌陀佛。

「南無」者即是歸命。亦是發願迴向之義

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釋此經文時,云:「今此《觀經》中,十聲稱佛,即有十願、十行具足。云何具足。言「南無」者即是歸命。亦是發願迴向之義。言「阿彌陀佛」者,即是其行。以斯義故,必得往生。」信、願、行「三資糧」盡皆納入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!

釋尊在《觀經》的下品上生文明言:「稱佛名故,諸罪消滅,我來迎汝。」善導大師釋此經文時,云:但述稱佛之功,我來迎汝,不論聞經之事。然望佛願意者,唯勸正念稱名,往生義疾,不同雜散之業。世尊又在下品下生文重申:「稱佛名故」,除罪得生。

由此來看,一個深信彌陀 (決定深信)、選擇極樂 (決定願生) 的人,不論平生還是臨終之機,自然會「乃至十念」(從此以後,稱南無阿彌陀佛)念佛 (行),落實「至心信樂 (信),欲生我國 (願)」,即得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的「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」之承諾,必得往生!

訂閱
通知
guest
0 Comments
Inline Feedbacks
查看所有評論